新闻中心

业界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新闻
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引才切莫变味走样 ——“人才争夺战”思考之一

去年以来,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在全国城市之间陆续展开,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对此,我们该“怎么看”,又该“怎么办”?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评论,深入观察、理性思考,敬请关注。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人才争夺风起云涌、气势如虹。为争夺人才,不少地方纷纷抛出诱人的政策红包。买房打折、租房补贴、宽松落户、项目资助、一次性奖励等,正成为多地吸引人才的重要抓手。


千金易得,一才难求。各地在引才上舍得投入真金白银,敢于打破一些体制机制的束缚,是对人才价值的肯定,有利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但也要看到,在人才争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有的不顾自身实际需求,“装到篮子里都是菜”;有的层层加码,简单以“帽”取人、按“帽子”和学历标价;有的人才政策重复设定,重复享受;还有个别地方把“抢人才”当“抢人口”。


人才流动有其规律性,存在一定的市场秩序。落户、住房、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固然诱人,但从长远看,不足以支撑人才的聚集和发展。人才政策牵涉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多方统筹、共同发力,做到科学性、有效性、持续性。简单靠打“价格战”、拼政策优惠,不顾自身人才市场需求,忽视不同城市的差异化要求,容易导致人才政策同质化,产生资源浪费,重金引来的“凤凰”也可能因“水土不服”而无奈离去。实行短期高强度的激励政策,既可能造成过量人口的涌入,对本地公共服务资源的需求带来过多压力,也不利于人才向“三区一线”流动,加剧人才的地区或部门不平衡。


各地对人才需求的“普涨”,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城市提质,离不开人才实力的支撑。尤其是近年来,发展方式转变、新旧动能转换、各项改革深入推进,都对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竞争发展的钥匙,赢得发展战略主动权。各地在人才争夺上的频频出招,体现的是对人才的求贤若渴,反映的是对本地转型发展的迫切和焦虑。人才引进要靠“市长”,更要靠市场。在实际中出现的一些变味走样现象,既与地方的引才方法不当、政绩观错位有一定联系,更有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秩序和人才成长规律认识不足的原因。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生态竞争,是体制机制的竞争,是环境的竞争。硅谷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要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围绕自身发展战略需要,加强人才政策统筹,减少行政干预,满足用人主体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人才引进评价,不仅要数人数、看人头,更要看其作用发挥如何。要完善公共服务,抓好人才的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细节呵护,使其无后顾之忧。要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规则,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为人才提供充足的筑梦空间、公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环境。要优化有利于人才研发创投、成果转化的创新环境,让人才辛勤劳动的成熟果子跳一跳,就能摘得到、吃得香,使“聚才之所”真正成为人才茁壮成长的“梧桐园”。